大峰 发表于 2006-2-4 22:11:47

我临的石鼓,请潘老师指点

为画画,临石鼓有年头了,但手懒。诚如李可染先生所言,眼中和笔底相隔千山万水。鸡年最后两天(晚8.00-1.00)总算首次通临一过。拍下来看看,最初的得意过后,觉得临的字象没长齐毛的麻雀那样见不得人,总是不老练,又不由一阵失望。最头疼的是结构,既不想往小篆靠拢,又想和吴昌硕一派拉开距离,照原鼓又写得太散,所以冒昧请教,请您指点。

大峰 发表于 2006-2-4 22:13:37

这一张是背临的,结构和原鼓有些出入。

大峰 发表于 2006-2-4 22:14:04

请您指点。

大峰 发表于 2006-2-4 22:14:37

请您指点。

大峰 发表于 2006-2-4 22:15:13

请您指点。

大峰 发表于 2006-2-4 22:15:26

请您指点。

大峰 发表于 2006-2-4 22:17:09

请您指点。

大峰 发表于 2006-2-4 22:19:00

请您指点。谢谢

潘良桢 发表于 2006-2-5 20:39:09

欢迎光临!新春好!

谢谢信任,临作看过。觉得临得还是不错的。临写《石鼓》,一般容易有意无意受缶庐影响,有生面难开之叹。当年李叔同写《石鼓》忠于原刻,用功甚勤,笔下也好,据说缶庐有“将来在我之上”的预期。但李没有一直在《石鼓》上求发展,而是把包括《石鼓》在内的篆书功夫融于自己的书学修养,终于创为“弘一体”。你的临作,在字形结体上基本依照原刻,我觉得是好的。问题是用笔,笔力欠沉雄,故笔画入纸尚浅。建议不要向“铁线”、“玉箸”去靠。结字端正,用笔不是“画”而是在“写”。匆此为复,聊供参考。

大峰 发表于 2006-2-5 20:50:57

“笔力欠沉雄,故笔画入纸尚浅。”谨受教。

“写”字让我回味许久,来日再临一些,请您指正。谢谢!

[ 本帖最后由 大峰 于 2006-2-6 13:11 编辑 ]
页: [1] 2
查看完整版本: 我临的石鼓,请潘老师指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