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林起舞 发表于 2012-5-7 08:46:17

让我明白了评审是怎么回事

黄绢幼妇齑臼 发表于 2012-5-8 13:47:23

如是,“开后门”当为“魏晋遗风”,而非“文革遗风”是也!:lol

黄绢幼妇齑臼 发表于 2012-5-8 13:54:03

潘良桢 发表于 2012-4-29 19:48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二、不“私荐”
听一位参加过全国展和中青展评审的朋友说起,某次评审过程中,某位“评委老师”指着自己一 ...

“不‘私荐’”,却可“提名”。时下,“举‘贤’不避‘亲’”,常常是“举‘贤’唯‘亲’”的“挡箭牌”——应有“提名”的“回避制度”。:(

黄绢幼妇齑臼 发表于 2012-5-8 14:04:01

潘良桢 发表于 2012-4-29 19:48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三.慎“初选”
应征的作品总是大大多于能入展的件数。这是好现象,说明参与者人数多热情高,也给了评审者更 ...

如像“央视青歌赛”、“央视民族乐器大奖赛”那么各选法才好!“选手”在前台“playing”,评委在众目睽睽这下给选手打分,后面还有个“监审组”,还有千万双眼睛在电视机前盯着——看“他们”还“好意私闷得儿密”?;P

孟加拉 发表于 2012-5-8 14:21:05

好文章啊!

李琳荣 发表于 2012-5-8 16:27:48

让人敬佩。

工笔画马 发表于 2012-5-8 20:14:14

叙事之细密,文风雅致。细读不为功利,而在学习。

关系 发表于 2012-5-12 16:27:35

拜读,属于体制内的潜规则吧

钱塘人 发表于 2012-5-13 16:24:17

德高望重

HYW663336 发表于 2012-5-16 08:48:55

本帖最后由 HYW663336 于 2012-5-18 14:40 编辑

黄绢幼妇齑臼 发表于 2012-5-8 14:04 http://www.shufajianghu.com/bbs/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如像“央视青歌赛”、“央视民族乐器大奖赛”那么各选法才好!“选手”在前台“playing”,评委在众目睽睽 ...

国展评审现场也可直播啊!:lol
估计参赛人员愿意付这个费用滴:D
页: 1 2 [3] 4
查看完整版本: 癸未盛夏书法评审杂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