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谢谢二位网友的参与和赐教!
清华北大仿习《石门颂》未久,第一步要做的是力求用笔到位仿形准确。在诸多汉刻中,《石门颂》是用笔保留篆法最多的,也是笔势最为畅达的。先以中锋求点画圆实沉稳,然后再努力加重分量,再求尽势而得大开大合之韵致。
清华北大现在尚在起步之时,首要的是能笔正锋正,第一步先尽全力使点画能圆。能中锋并可以使得上劲,那么以后再求其余才不会落空。书虽小道,亦须循序渐进,稳扎稳打。 潘师说之有理。还是一步一个脚印为好。谢谢潘老师!
但我觉的最近虽写不多,但下笔已使得出力,线条也似圆厚有物了。不知然否? 下面引用由清华北大在 2005/07/25 03:50pm 发表的内容:
潘师说之有理。还是一步一个脚印为好。谢谢潘老师!
但我觉的最近虽写不多,但下笔已使得出力,线条也似圆厚有物了。不知然否?
清华能常在潘师身边犹如上清华北大令人羡慕,平时与师交谈的一些细节稍加注意也大有所得,望多看、多听、多想。
下面引用由不系归舟在 2005/07/25 09:47pm 发表的内容:
清华能常在潘师身边犹如上清华北大令人羡慕,平时与师交谈的一些细节稍加注意也大有所得,望多看、多听、多想。
是啊是啊,每天都咽口水数升. 潘师所言极是,清华兄结字似还嫌拘谨,更有未稳处,当先于此处着力。行笔虽已入纸,然僵而乏神,以我的经验,这要经过一段时间之后才能有改观。
师兄说得是,潘师一言,常需我们花上很长一段时间去实践、领悟,此意我亦曾向潘师提起。
前段时间忙写论文,连江湖都来得少了。今天终于论文杀青,望潘师和师兄恕我渎职之过:) 僵而乏神,大概是行笔慢,刻意求形似的原因,目前也只能慢行笔。逐渐加快吧。 我也学习了。
页: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