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良桢
发表于 2005-8-5 13:46:21
下面引用由童德昭在 2005/08/04 05:06pm 发表的内容:
潘派石鼓,别开生面。
欢迎并谢谢光临!
书虽小道,分寸之进亦难甚难甚,所评何敢何敢!
如是我闻
发表于 2005-8-8 15:12:50
石鼓文吴昌硕之前,无人能解读其中之古意,吴氏一出提升了石鼓文的地位,后人难以超越也就非常正常了。
山谷秋人
发表于 2005-8-8 21:12:42
潘老师,您临写的一般般,没笔力,许多字太弱,甚至有不少字的结构也没掌握好。
苦乐潜行
发表于 2005-8-13 13:35:01
有点意思 笔软欠苍 一字便解秘章 发的太多 大同小异
看山看水
发表于 2005-8-15 09:14:06
欠苍,秘章?.......用词怪玄的.
安吉祝嚞
发表于 2005-8-15 15:34:25
潘老师之石鼓,以原帖上取法为主;学习了!!!!
淼淼儿
发表于 2005-8-15 17:11:51
下面引用由如是我闻在 2005/08/08 03:12pm 发表的内容:
石鼓文吴昌硕之前,无人能解读其中之古意,吴氏一出提升了石鼓文的地位,后人难以超越也就非常正常了。
韩愈<石鼓歌>之后,代有高人对<石鼓>歌咏题赞,这是文人诗人对<石鼓>古意的解读;南京博物院藏八大山人临<石鼓文>,天真烂漫,境界或在吴昌硕之上,这是书家画家对<石鼓>的笔墨阐释.怎么能说"吴昌硕之前,无人能解读其中古意"呢?眼界不开就枉发议论,是目下许多人的通病.
墨趣堂主
发表于 2005-8-17 16:53:16
老师可不可以给我题个斋名.
"墨趣堂''
河北省通信公司献县分公司
周松
031713111766088
澄斋主人
发表于 2005-8-19 02:00:15
呵呵.俺喜欢
林启奖
发表于 2005-8-20 10:55:57
潘老师好像是将汉金文的笔意来临写石鼓文,不知对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