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论
发表于 2005-6-28 06:38:07
严重喜欢
如水居士
发表于 2005-6-28 14:17:34
太精彩了!很喜欢!
唐昆
发表于 2005-6-28 19:47:30
看不懂啊!!
潘良桢
发表于 2005-6-29 09:53:11
下面引用由不懂装懂在 2005/06/27 08:47am 发表的内容:
潘先生换新房了?
看执笔很低,无名指已在笔头了,且笔管略微右前倾。
另,看笔头吃墨只有一半。不知有何奥妙?闲时,请先生聊聊!谢谢~
1。我没有换新房。这年头此事与我还甚难甚难。
2。我捉管较低,此得于 沈尹默先生之见。我觉得捉管低一些确实对笔锋在纸上的感觉可以比较敏感。而执笔高低,除了个人习惯之外,还要看字体、大小以及写字的姿势和桌案高低等条件来作相应变动。我写照片上看到正在写的那些字时,是坐着写的,捉管已经低到最低的限度了。原因是此纸分两天写成,前半的字较大,后半的字较小,照片所见正写后半,字小而笔较大(流云,出锋近5公分),为尽量捉拿笔下感觉,捉管到了尽可能低的程度,其实无名指未到笔头,其“爪肉之际”正与中指相对,在笔斗的最下沿。
3。写字时随字画的变化而笔头因势运动,笔管自然也因此有前后左右的或大或小幅度的摆动,照片所见,只是瞬间的状态。
4。天热气燥,砚堂里磨就的那些墨汁不多会儿就会蒸发干的。我此时大笔写小字,用的只是锋尖那么一点点,所以也就只在笔头的一半吃墨以节省用墨了。我用笔,都是先把笔头泡透,再用废纸吸干水份,再蘸墨;写完以后,用水冲洗干净。此时我如果把笔肚以上也吃饱了墨汁,那么砚堂几下就吸干了,而笔头上部那些墨汁只怕大部分是在冲洗时付之流水而已。尤其在夏天高温时节,不得不惜墨如金啊。
无甚奥妙可言,说点实情,聊供参考。
雅思斋主
发表于 2005-6-29 11:29:52
潘老师好!大作刚刚收到,真迹太精彩了!我不得不怀疑现在的照相器材了。有时间我会重新拍照处理发在我的网站上,到时但愿能把真迹表现得更好一些。
安吉祝嚞
发表于 2005-6-29 12:20:43
潘老师临得真好,精彩!
沫水布衣
发表于 2005-6-29 20:02:04
确实精彩啊!
钱塘人
发表于 2005-6-29 21:18:53
学习了!
不懂装懂
发表于 2005-6-30 08:17:53
下面引用由潘良桢在 2005/06/29 09:53am 发表的内容:
1。我没有换新房。这年头此事与我还甚难甚难。
2。我捉管较低,此得于 沈尹默先生之见。我觉得捉管低一些确实对笔锋在纸上的感觉可以比较敏感。而执笔高低,除了个人习惯之外,还要看字体、大小以及写字的姿势和 ...
谢谢潘先生!受教。
杨丛安
发表于 2005-6-30 08:59:08
临得好,功夫越发深厚,心态却年轻.敬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