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瑞云 发表于 2011-6-23 21:56:55

长安的文章与书法好久未见,今日拜读受益很多。good good

石门汉子 发表于 2011-6-23 22:15:55

长安兄
不妨把你的论文也发来
让高手指点,低手学习:lol :handshake

石门汉子 发表于 2011-6-23 22:17:32

原帖由 东海 于 2011-6-23 10:17 发表 http://www.sf108.com/bbs/images/common/back.gif
看到楼主坐在沈老桌前,
又见沈老写字台(书桌),
感慨万端。
因为当时我年龄小,
感觉那写字台很大。
仿佛记得当时书柜,
不是这样的,
而且上面放的书也不同。
我记得沈老在电台作书法讲座,
关于书法学 ...

是大名鼎鼎的杨光老师吗
怎么网名改成东海了:baoquan

长安居士 发表于 2011-6-24 09:06:03

(发帖不忘练字,工拙在所不计也)
谢谢你的赞赏,
对先生发帖不忘练字,工拙在所不计也我也十分佩服
回复一个贴,写出来,还要拍照,再调整发帖效果,所需时间还是比较多的
于此可见先生心态之悠闲,令人羡慕
先生的书法也很畅快,学习

长安居士 发表于 2011-6-24 09:25:00

谢谢听梧阁总版主的回复,
主题与私货,确实是应以主题为主。
关于举办沈尹默论坛之事,潘老师也作了说明。
我补充一下,因为主办方只发了会议议程,对一些背景等情况都没有印发出来。以下所说,是我的感受,如有错误也在我,与主办、承办单位无关。

举办“沈尹默论坛”是为了纪念沈尹默逝世40周年暨由沈先生倡导而成立的上海市书法家协会的前身—上海中国书法篆刻研究会成立50周年,与此同时,上海书协等单位广泛征集了沈尹默先生的作品而在上海美术馆举办了一场迄今为止作品数量最多、质量最精的精品展,时间是6天,截止6月20日为止,并出版了《沈尹默精品集》,部分精彩作品没有收录的原因我估计是作品的现在拥有者不同意出版,这也是个遗憾。
论坛是主要研讨沈尹默先生的学术讨论会,应征论文从现场宣读的情况看,书法还是大头,我估计应该占90%以上,对沈先生的古诗词、白话诗、以及其他方面的研究还处在一个没有太多学者关注的状态,这也是个引起我注意的现象。
在论坛上宣布成立了“沈尹默书法艺术研究会,并初步就编辑《沈尹默全集》工作作了简要通报。

长安居士 发表于 2011-6-24 09:30:43

谢谢瑞云老师光临,还请您多批评、多指正。
徐州四年,得您帮助甚多,至为感谢。
现在看到您的书法高考班通过率始终高居98%以上,益发感到
李老师不单是书艺高妙,
授人以渔、金针度人之法更是惠及众多学子,
为他们能有您这样的好老师而骄傲!

[ 本帖最后由 长安居士 于 2011-6-24 09:32 编辑 ]

长安居士 发表于 2011-6-24 09:32:24

回复31楼

我也希望能早日见到沈先生全集出版,惠及书人

sswaa 发表于 2011-6-24 09:35:40

我觉得,沈尹默先生最伟大之处,

是有教无类,从北大时期的顾随到60年代的书法学习班.

沈尹默先生是有"大教育"观的爱国学者.

从北平大学校长、河北教育厅厅长的经历可见。

书法教育只是其一,他的抱负应远不止于此。

但无论在民国还是49年后,他都未能充分实现。

这未免不是一种遗憾。。。

长安居士 发表于 2011-6-24 09:50:56

回复石门汉子

论文现在还不好发出来,因为主办单位正在编印论文集,此点请见谅

我简要把论文概述如下,请江湖好汉多指点:

                            沈尹默、白蕉书论比较研究
                      ——兼论书法品评标准的时代性变迁
                                      郑长安
     摘要:沈尹默、白蕉对笔法、执笔法、永字八法、法与势等帖学书法的重点内容进行了深入思考,形成了代表二人书论核心思想的笔法论和书髓论,二人以其帖学书法创作的高度和深度,开启了帖学书法在当代的复兴之路。对沈尹默、白蕉书法评价的变化,深刻反映了书法品评标准随着时代发展而发生了新的变化。
    主题词:沈尹默 白蕉 书论  品评
                                            一
    沈尹默通过自身书法实践的体会和研读古人书论的精髓,对帖学书法体系进行了深入研究,整理、总结和提炼了笔法、笔意、笔势等帖学书法的一系列重要概念,特别是他以通俗易懂的语言将上述精辟的见解撰写成文,对弘扬帖学书法、恢复帖学书法传统起到了振聋发聩的作用。正是由于沈尹默在文化界德高望重的地位和精湛高妙的书法创作,在上海形成了以沈尹默为中心的弘扬帖学书法的群体,影响力也由上海而辐射全国,奠定了帖学书法在当代全面复兴的坚实基础。《书法十讲》、《云间言艺录》是白蕉书论的精华部分,具有与沈尹默书论相提并论的资格和深入研究的价值。
                                              二
    沈尹默、白蕉作为同处于上海的共同致力于弘扬帖学书法的中坚人物,他们在书论上既有相通之处,也有因取法的不同、性情的差异造成的观点相异和侧重点的不同。
    1、笔法
    沈尹默将笔法视为书法中不可不恪遵的唯一根本大法,并认为笔法本来就在字的本身一点一画中间自在地存在着,不可因不可革、不可损不可益,其观点之鲜明、态度之坚决,都是毫无回旋余地的。他通过抓住帖学书法的关键——笔法这个纲,一一理顺了执笔法、永字八法、法与势等涉及帖学书法发展的一系列问题。
    与沈尹默一贯重视笔法不同,白蕉认为笔法只是书法中的一个重要部分,它包含在运笔之中。他认为笔法和墨法是属于运笔范畴,笔法的重点所在是使转,而使转与筋骨密不可分,又因为笔力是产生筋骨的重要原因,故而笔法与笔力之间的关系也是相辅相成、相得益彰的。到了建国以后,白蕉关于笔法的观念在继续深化原来核心观念的同时,也受到了沈尹默关于笔法理念的影响,白蕉对笔法的理解与沈尹默最重要的相异之处就是白蕉认为笔法还结合这作者的思想感情,沈尹默书风与白蕉书风的最大不同并不是“法度”与“韵致”之争,而是恰恰隐藏在“法度”与“韵致”背后的情感的收敛与放纵的取舍不同。
    2、执笔法
    沈尹默是主张执笔五字法的,主张“指司执笔,执欲其死。死始能把握得笔,以固其备。腕司运笔,运求其活。活始能控纵得笔,以神其用。”认为前人“回腕高悬”之说是不正确的,李煜的“七字法”也是不足为据的。
    白蕉对执笔法的理解依然有别于沈尹默,他认可李煜的“八字法”,并对“擫、压、钩、揭、抵、拒、导、送”八个字进行了详细解释,比起沈尹默所说的李煜“七字法”多了一个“拒”字,白蕉对“拒”的解释是“中指勾笔,由名指拒定,此上二指主转运。”白蕉认为执笔法并不是非此即彼、毫无通融余地的。最大的不同是沈尹默不赞成转指的,主张指在执笔过程中是不动的、是静的,所谓“如上所说各尽职,永不转动成一体。”而白蕉则认为指在执笔的过程中是可以转动,不能把“死指”机械地认为就是不动的,这个观点在白蕉后来认可沈尹默五字执笔法后依然没有改变。
    3、永字八法
    沈尹默高度肯定永字八法对帖学书法学习的作用,强调永字八法的价值主要有两点,一是强调点画的圆满、二是强调行笔时要笔笔中锋。这与白蕉强调永字八法的重点在于“力”是有着深刻地差别的。白蕉对永字八字是在肯定的同时更带有否定的意味,认为笔法不是玄妙复杂难以明白的事情,只是后人死守拘泥前人规矩,方才只见树叶不见森林。“
    4、法与势
    法与势在书法中的地位孰重孰轻,也是比较沈尹默、白蕉书论价值判断的一个重要参考。沈尹默始终强调笔法核心地位的不可动摇,势的运用必须是在合乎法、活用法的前提下才是正确的。
    白蕉关于“法”与“势”的理解是不同于沈尹默的,如果说“法”在沈尹默的视角中是处于永恒的核心地位,不得变易的话,那么白蕉对于“法”的理解就是趋于灵活的,白蕉强调必须将“法”予以变化,并且更关注以势和气息等“法”之外的因素。
    5、笔法论与书髓论
    笔法论与书髓论分别是沈尹默、白蕉书论的精华和重点所在。笔法论的核心是强调笔法对书法具有根本大法的作用,其它的书法因素只能是在掌握笔法的前提下,方才具有讨论和研究的价值。
白蕉的书论核心思想是书髓论,他认为书髓是书学上的最高修养,是千真万确、妙而非玄的,书髓就是心境、性情、神韵、气味与学识相得益彰的理想境界。
                                             三
    时代的变迁给“法”、“韵”等帖学精神赋予了新的内涵。尽管沈伊默、白蕉二人都同样弘扬、推崇以二王为代表的帖学书法,但由于他们对帖学精神理解和实践的着重点的不同,也给现当代评价二人书法的变迁埋下了伏笔。

潘良桢 发表于 2011-6-24 10:37:09

原帖由 能飞的鱼 于 2011-6-23 20:22 发表 http://www.sf108.com/bbs/images/common/back.gif
期待沈先生的全集早点出版。
目标——2013年。
页: 1 2 3 [4] 5 6
查看完整版本: 小记上海沈尹默论坛之行与潘良桢老师短暂的亲密接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