贴几件稀罕的: 清晰大图, 再加两件
[这个贴子最后由ylli在 2003/12/06 03:51pm 第 1 次编辑]1981
我手头最早的潘老师作品
潘老师也可留作纪念
我还见过潘老师的一册临龙井方圆庵
是六七十年代的东西
写在白色透明纸上
大约是潘老师存世的最早作品了
潘老师当时不肯割爱
不然也可以让大家看看当时潘老师入古的境况:-)
也不知尚在人间否
1991
在中国书法家网贴过
无人喝彩
1990临张迁
请注意提跋
[这个贴子最后由ylli在 2003/11/26 02:52pm 第 1 次编辑]
1990?
写在牛皮纸上
原是要进垃圾桶的
时我随潘老师同游常熟破山寺 2002
为上海红十字会为筹建骨髓中心所捐之一
从网上收来的
2002
为上海红十字会为筹建骨髓中心所捐之二
从网上收来的 此处隶书甚多,我早上还说隶书甚罕,故予小儿的一张也贴了上来呢
贴于中国书法家网的那张倒是没见到,或许是贴在中国书法网上吧?
先收藏了,以后再用:) 第二件写于1987年吧?记得是为沪苏20人展准备作品时所写而淘汰者。
最后两件写罢次日,归舟正好与同地学书伙伴来上海看书画国宝展,他们一起来舍下时曾见过。未几日,红十字会征书画筹建骨髓库,即以应之。
那件写在牛皮纸上的,记忆犹新。我写罢一篇颇长的文章觉得累,遂与跃林弟同游常熟破山寺,因为常熟佛教协会曾请我春暖花开时去小住数日。虽事前五日已去信通知熟友,而信件送达之慢令人吃惊,我人已到而信尚未至!两位关键人物不知我来,恰恰都离开了常熟。那天黎明时搭车从嘉定出行,到达又访友不遇,走好多路方到寺中,无人接待,则不仅累得腿都拖不动,而且心情沮丧,只得买了餐券在斋堂用了午餐再说。幸好餐后遇市府专管宗教事务的官员来盘问,知我是佛教协会的客人,即命主事的会计安排住宿。管事开一客房,共四床,已住二人,一人尚在,另一人外出了。这外出的客人想来也好书,因为眼见案头颇有笔墨。无纸,见一边有一团揉皱的牛皮纸,寺中静谧,我忍不住将牛皮纸撸平,就桌上笔墨戏写这首几乎人人耳熟能详的唐诗。本来疲惫已极,写完倒反觉神清气爽了。不想跃林弟收藏至今,还带到了海外。不经意间所书一破纸,哪知足迹反比我走得远! 这张“破纸”确实精彩 这样琐事
潘老师一一写来
都隽永有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