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助]如何求险?
昨日得曹老师指点后学之拙劣习作,指出后生习气:平正少险而欠灵动,应当造险而复归平正。我昨夜细读《圣教》及二王阁帖,然才疏学浅,始终读悟不出帖中求险之变化。实在苦闷,惜曹老师不是常能在网上相遇,所以求教于潘老师,望潘老师能谈谈您对“既知平正,务求险觉,既知险绝,复归平正。”的临池经验,也望曹老师看到此帖能指点后生!拜谢!! woye heniyiyangkun
慢慢来吧
多读
比较 拿手摸摸啊!道理简单,上手难 对于学习者网友的情况,我的看法与曹先生不同。我觉得足下并非缺少“险”的意识和追求,只是不知如何“险”,或者“险”得不甚得法而已。足下所引关于平正与险绝的四句话足引人思。以我私见,问题可能是足下于第一句话尚未完成得很好而急于求险所致。
险绝与平正对举,如此来理解“险”大约思过半矣。平正则稳,所谓“险”,大致是出以倚侧、倾斜、跌宕之类,不避不稳,或先出以不稳再加以补救使之得稳,以此等种种手法来求流动、动荡的效果。右军之险,含而不露;米芾求险,锋芒毕见。王铎学米,更张而扬之。目下时风,已不以古人所谓的“险”为满足而尽力把“险”推向极致,时而趋于狂怪,足下的问题可能是在平正尚未精能时不意而受时风影响去追求“险”。
建议再在平正上下点功夫,然后学写米芾《蜀素》,体味其在笔势精微中的种种变化,不要受过于张狂书风的干扰。这大致是足下引述四句话中的第一第二两句。以足下的年龄和学书经历,我看可能是大体适合的。
于足下情况了解不够,以上所说,只能聊供参考。 下面引用由潘良桢在 2004/05/31 11:21am 发表的内容:
对于学习者网友的情况,我的看法与曹先生不同。我觉得足下并非缺少“险”的意识和追求,只是不知如何“险”,或者“险”得不甚得法而已。足下所引关于平正与险绝的四句话足引人思。以我私见,问题可能是足下于第 ...
说得好! 后生拜谢潘老师的悉心指导!
后学会认真体会和消化您的良言,
认真一一规摹古人,先把平正学好学精!
再次拜谢!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