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阿二
发表于 2004-1-11 23:01:12
两对联真好字也!
黄山山中人
发表于 2004-1-19 20:02:24
潘先生,我看黄宾老真迹很多,觉先生在用墨上尚有不足,黄翁用墨,浓淡干湿信手拈来,天真烂漫,写至笔枯,或沾水或添墨接着写,或涨或枯变化多端……先生的字似乎在用墨上变化不大,或许是拍摄的问题,小子直言了.
ylli
发表于 2004-1-19 23:51:41
下面引用由黄山山中人在 2004/01/19 08:02pm 发表的内容:
潘先生,我看黄宾老真迹很多,觉先生在用墨上尚有不足,黄翁用墨,浓淡干湿信手拈来,天真烂漫,写至笔枯,或沾水或添墨接着写,或涨或枯变化多端……先生的字似乎在用墨上变化不大,或许是拍摄的问题,小子直言了.
只怕是潘先生是没有你这样的眼福看这末多宾老真迹
当初潘老师给我看所临的本子
都是图录之类的印刷品而已
字大不过分许
大约都是一手执放大镜一手执笔所临也未可知
:)
管城守卒
发表于 2004-1-20 13:36:01
师兄所言不错。
黄山山中人
发表于 2004-1-21 19:40:39
有机会邀不系归舟同来拜访潘先生,带上黄宾翁的墨本原迹,敬请观赏。
潘良桢
发表于 2004-1-21 19:59:21
曾拜谒 宾翁故居,看到过一些 宾翁遗墨,更为感佩。足下谓 宾翁书用墨,我以为并非 宾翁有意“用墨”,而是一切出于自然。
若有机会与归舟同来,使我得拜观 宾翁法书,将不胜荣幸!
我曾在皖南生活八年,又几度到徽州,几度瞻仰歙县许国牌坊。可惜现在尚不便轻易出门,不然,真想再到贵地一游!
黄山山中人
发表于 2004-1-21 20:19:04
下面引用由潘良桢在 2004/01/21 07:59pm 发表的内容:
曾拜谒 宾翁故居,看到过一些 宾翁遗墨,更为感佩。足下谓 宾翁书用墨,我以为并非 宾翁有意“用墨”,而是一切出于自然。
若有机会与归舟同来,使我得拜观 宾翁法书,将不胜荣幸!
我曾在皖南生活八年,又几度 ...
潘老先生,所言甚是,宾翁用墨是信手拈来的,我没有说他是刻意用墨。特说明。
先严也是复旦毕业,大概比先生早。(国文系)
哇!先生还在皖南生活过八年!和徽州有缘!我家离许国牌坊很近!!!!
徐飞
发表于 2004-1-21 20:39:27
下面引用由黄山山中人在 2004/01/21 07:40pm 发表的内容:
有机会邀不系归舟同来拜访潘先生,带上黄宾翁的墨本原迹,敬请观赏。
你有老黄头的东西?
我是一定要看看的!!!
笨石头
发表于 2004-1-21 20:58:41
下面引用由潘良桢在 2003/11/21 10:12am 发表的内容:
答刘唐好汉——
出版社一般不愿出论文集,若非一流大名家,几乎不可能考虑。我只是书法爱好者,一票友而已,书学论文写过一些,不多。其他文章虽与书法有关,不是高头讲章,自己也说不清算什么。而且随发随丢, ...
潘老性情亦让人欢喜不得了。
我习书不过两月,
但已知其太深奥,
也许穷一生精力也无大收获,
只不过想这么有意思的事,不玩玩,老了肯定会认为是件憾事。
在江湖书法中,有书坛高手好象为杨光老师胡说八道而拒绝再来江湖。
而牛子为此事也大动干戈,
想如果高手们有潘老师如此胸襟,
不就了了。
潘良桢
发表于 2004-1-21 22:22:58
下面引用由黄山山中人在 2004/01/21 08:19pm 发表的内容:
潘老先生,所言甚是,宾翁用墨是信手拈来的,我没有说他是刻意用墨。特说明。
先严也是复旦毕业,大概比先生早。(国文系)
哇!先生还在皖南生活过八年!和徽州有缘!我家离许国牌坊很近!!!!
令尊情况,归舟已约略转述其所知,当比我年长好多。知同为复旦校友,真是有缘。
我还不到六十岁,断断不敢称“老”!
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