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虎风雷 发表于 2011-5-1 16:26:17

潘师旧文: 正视自己 放眼全国

正视自己 放眼全国
潘良桢

(按:本文刊于 2000年5月10日第19期《书法导报》)

[编者按: 该文是潘良桢先生在上海书协四届三次理事会上的书面发言。 内容虽然针对的是上海的书法创作, 但对全国的书法家及书法爱好者也有借鉴和指导意义。故刊发出来,以飨读者。]

    我觉得, 在近十几年的全国“书法热”中, 上海是确实显得落后了。 这既表现在书法创作上, 更表现在艺术观念上,二者又是紧密相关联的。 近几年我略微接触了一小部分上海的青年书法爱好者, 使我震惊的是他们眼界之狭窄, 信息之闭塞, 与上海这些年来领开放风气之先的城市形象差距太远太远。他们从未听说过外省市的著名书家, 乃至中国书协的人员构成, 他们只知道几位当代的“海上名家”以及教他们的几位老师。 如此闭塞, 难出人才, 尤其在现在这个时代。我参加了本届市展的作品评审工作, 也看了市展, 觉得目前上海的书法创作水平是难如人意的。 不仅远不能与六十年代初期的盛况相比, 而且不如先进的兄弟省市, 引人注目的年轻新秀太少了!这是落后十几年的后果。要知道, 在当今这个信息密集的时代, 十几年功夫, 可以造就一代书法人才了! 所以我觉得我们应该把工作的重点放在青年一代身上, 希望在他们中间出现更多的优秀书法人才。我说句笑话, 恐怕要有点“发愤图强十年生息”的精神动力才行呢!
    对于中年书家, 也有调整、充实的问题。 我看这次市展, 一部分作者多年来未有吸取新养分充实自己书法内涵和表现力,一定程度上是结了壳, 也有不少作者是在千方百计想变出点新面目来“一鸣惊人”。这似乎是两个极端。 前者且不说, 后者中不少人是闭门造车式的苦思冥想出新招。 其实,不少花样外省市的人或日本人早已用过了, 见识多的人并不以为新鲜。 字可奇而不可怪, 挖空心思想新招, 很容易走上狂怪的路。 我以为, 任何年龄段的书家都有不断向传统学习,不断充实自己的任务, 这样才能不断有所提高。 中国的书法传统遗产极其丰富, 每个人穷其一生, 只能得其一小部分。 所以在博大精深的传统面前, 我们要有足够的虚心,千万不能妄自尊大, 太高估了自己。 建议大家对书法传统的眼界要开阔一些, 上下五千年, 各家各派, 各有千秋, 各有胜处, 都值得我们去研究、借鉴的。 常常回到传统,向古贤讨教, 对丰富自己的书法艺术表现力量大有好处, 这要比闭门“创造”大概可靠些。
    市展印了作品集, 已在世人手中供把玩。 这册东西确是值得细看的, 对我们来说, 要从中发现问题, 以利改进。我也听到了一些反映。 我细看内容发现有的是出现错字,全国展评选中称之为“硬伤”, 有的是跋语文字读了令人不甚舒服。 这又牵涉到讲了多年的“字外功”问题。 作为一个书家,读书太少毕竟是一个大缺陷。 要提高国学修养, 提倡书家多读书。 这不仅是减少“硬伤”的问题, 更是提高书法文化内涵的问题。
    下面再谈谈书学研究的问题, 顺便涉及到书法活动的组织问题。
    由于我们上海这十多年来很少举办书法活动, 与先进的兄弟省市相比, 在组织书法活动方面我们显得很缺乏相关经验。我因为在病中, 近两年参加市里活动很少看, 有的活动我情况不明, 但也参加了一些, 觉得有待改进。 比如说, 说到书法的理论研究, 已有不少朋友专门撰文历数家珍,把上海各方面的研究人才作了排列, 似乎还说得上“人才济济”。 不过我觉得年轻的理论研究家还太少, 上海这支队伍年龄还是偏高了一点。 更成问题的是上海这支队伍没能很好地协调、组织起来。这是一个可以深入探讨的问题, 牵涉面太多, 今天暂时不详谈。 有一个问题, 就是如何开好研讨会, 提高研讨会的学术水准。 我参加了沈尹默先生遗作展开幕式暨研讨会, 也听了一些关于市展及当天下午的研讨会的情况转述,觉得我们这样的研讨会, 实际上还在座谈会的层次上, 事先缺乏必要的学术上的准备工作。 应该在会前确定讨论的主题(现在还在泛泛地说“理论研究”已经落后了, 这些年来的书学研究,早已渐渐分出了书法美学、书法史、书法批评、书法教育等专门分支, 不是打统仗的局面了),然后向社会公开征集论文, 由专家班子审读遴选, 确定入选论文, 然后在研讨会上宣读论文,再详作讨论辩答。 这样, 比较能保证并提高研究的学术质量。 当然, 这又要做不少工作。 但这对提高整个书法水平是有益的。

[ 本帖最后由 龙虎风雷 于 2011-5-1 16:27 编辑 ]

石门汉子 发表于 2011-5-3 08:57:57

潘师语重心长。

潘良桢 发表于 2011-5-3 18:00:09

谢谢龙虎风雷君,难得如此有心,辛苦了!

这是十几年前我因为不能去参加会议而寄去的一份书面发言。当时写也写不动,只能就想到的随意略说几句,也是言不尽意。后来被上海书协通讯刊登了,又被《书法导报》转载了,那是始料不及的。也是明日黄花了。

超子 发表于 2011-5-11 21:40:35

不知何时能见潘老一面啊!感觉潘老很随和!很亲切!很是性情中人啊!:baoquan :baoquan :baoquan

潘良桢 发表于 2011-5-12 16:33:28

原帖由 超子 于 2011-5-11 21:40 发表 http://www.sf108.com/bbs/images/common/back.gif
不知何时能见潘老一面啊!感觉潘老很随和!很亲切!很是性情中人啊!:baoquan :baoquan :baoquan
凡事随缘。
网上交流也算一见,:handshake
但愿有缘能得实在一见。:lol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潘师旧文: 正视自己 放眼全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