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良桢 发表于 2010-6-10 14:21:25

原帖由 狼朗 于 2010-6-4 17:15 发表 http://www.sf108.com/bbs/images/common/back.gif
技近乎道
向大家问好、学习
谢谢狼朗,
欢迎常来!:handshake

潘良桢 发表于 2010-6-10 14:35:04

原帖由 戏狼 于 2010-6-4 21:45 发表 http://www.sf108.com/bbs/images/common/back.gif
潘师说的很对,京剧和评弹的教学方法虽然相近,但是京剧有国家的支持,因此保存的最好。但是以前很迷京剧的时候听了很多磁带,听到今人的时候还是感觉技术含量大于艺术含量,稍稍老一辈的京剧艺术家尚有民国遗风好些 ...
京剧评弹教学方法可能略近,
但有所不同。
一是京剧“抓早”,
又所谓“科班出身”,
训练有了一套严整规程。
我看的上海戏校学生演出,
小演员只八九十来岁,
约当小学生吧?
而苏州评校大概是大专或本科,
自是大学生了,
明显比京剧抓晚了许多。
而且京剧无论唱念做打甚至是走台步,
都有“场面”的配合,
严丝合缝随便不得,
训练不得不严格。
评弹自说自话自弹自唱,
过门长短唱腔徐疾有一定的灵活性,
这就使训练不及京剧那么严格。

这还只是差别之一二,
我之所以提出这些差别,
乃是想到书法也应该根据自己的特点,
对培养人才的方法作些反思。

刘静宜 发表于 2010-6-10 22:59:58

良师益友!

萧羽 发表于 2010-6-11 00:11:18

近日苏州聚会、上海世博、上博参观回来
又是到广州出公差
今天下午才回到家
这几天看到潘师对于书法教与学的忧虑和思考
更加鞭策后辈愚劣如我者
时不我待
专精博取
只有更好地计划好每天的时间练字
苦练好基本功
才有后劲:baoquan

萧羽 发表于 2010-6-11 00:19:51

苏州聚会后半段时间
留下一些时间比较宽松的同学
几个人三五成群
逛园林
跑古旧书店
游虎丘
溜寒山寺
边游边分别
真是
相见时难别亦难
最后依依惜别
只有我们广东三兄弟和云南的运起兄一起到上海
计划一天游世博
一天看上博
然后和云起兄告别
三人坐火车回广州
请看报道:handshake

萧羽 发表于 2010-6-11 00:21:38

三五成群
逛园林
跑古旧书店
游虎丘
溜寒山寺
途中不时有同学提前告别回家
真是
相见时难别亦难

[ 本帖最后由 萧羽 于 2010-6-11 00:23 编辑 ]

萧羽 发表于 2010-6-11 00:26:10

各取所需
姿态各异
就像个人书体喜好不同一样:D

萧羽 发表于 2010-6-11 00:27:43

虎丘碑记

萧羽 发表于 2010-6-11 00:28:40

虎丘碑记

萧羽 发表于 2010-6-11 00:29:48

虎丘碑廊
页: 88 89 90 91 92 93 94 95 96 97 [98] 99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查看完整版本: 网授班再聚姑苏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