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峰 发表于 2009-5-31 12:47:43

鲁迅先生书法

大峰 发表于 2009-5-31 13:01:18

老师有个回帖说再生缘故址说明只谈郭沫若而不谈陈寅恪,其实正是当今社会的烙印。想我们历来称王羲之为王右军,李白为李供奉,杜甫为杜拾遗,现在则动辄称**院长、**书记、**主任,不谈陈寅恪也没什么奇怪的呀。只是郭沫若的序言里谓当首推陈寅恪,到不失其一代学者的心胸。
之所以想起这个来,是因为忽然想起了周作人,这里也是知堂老人的故居啊。
想在百草园里与鲁迅合力寻何首乌,差点挖塌邻家院墙的,也有周作人吧!

[ 本帖最后由 大峰 于 2009-5-31 13:02 编辑 ]

大峰 发表于 2009-5-31 13:17:03

曾读过有人在抗战胜利后清算文化界的损失,说第一是郁达夫殉难。其实郁达夫被害,究竟成全了烈士的英名;而知堂附逆,才是文化界累劫不能洗刷的污点。之所以如此“恨之深”,实在是因为太爱他的文章了。鲁迅说:启明糊涂!一点都不假,知堂老人的糊涂在于把问题看的太透彻了,搞不清自己精神的哪个层面才能和现实相契合,反而把问题复杂化了。投降在西方可能算不得什么,但决不能容于我们这个守大节、讲大义的民族。回首百草园,不胜叹息。

[ 本帖最后由 大峰 于 2009-5-31 13:18 编辑 ]

大峰 发表于 2009-5-31 13:23:58

青藤书屋

青藤书屋其实很小,想当年院落,恐怕还不及现在翻建的雅致吧。但就这样普通的平民院落里,竟能走出改变绘画史的人物,令人不敢小瞧江南的寻常巷陌。

大峰 发表于 2009-5-31 13:27:25

屋内是不让拍还是没什么拍的,忘了。只拍了些院落的边边角角。也许这才是真实的,故址不假,青藤先生必在这里留下过足印吧。

大峰 发表于 2009-5-31 13:28:18

青藤,青藤

大峰 发表于 2009-5-31 13:29:31

有题字,不知谁的

大峰 发表于 2009-5-31 13:31:17

藤好像不够年份哎,树够了吧

大峰 发表于 2009-5-31 13:33:55

在这里题砥柱中流有点搞笑吧,不过北方门前也有立一块不大的石头,谓之泰山石敢当的

大峰 发表于 2009-5-31 13:34:48

自在岩
页: 142 143 144 145 146 147 148 149 150 151 [152] 153 154 155 156 157 158 159 160 161
查看完整版本: 网授班聚美丽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