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马脸
发表于 2008-7-25 08:15:11
原帖由 潘良桢 于 2008-7-23 21:23 发表 http://www.sf108.com/bbs/images/common/back.gif
那是从“××轩”流出的吧? 这几件都在我手上。第一件对联和那件书法杂志上发表的对联一共3件是潘老师直接给我寄来的;红宣对联来自一家网上画廊;其余署“甲申”年款的4件全部来自一家江西专门经营沪上书画家作品的画廊。当时我看到立刻留下,画廊见我全部拿下很是意外,因没有砍价寄来时还附赠张用博书法1件表示谢意!我将张先生作品转让后也基本属于没什么成本的获得潘老师这4件作品了。
石门汉子
发表于 2008-7-25 10:31:29
原本是转了让网友欣赏的。
但愿不会惹出什么麻烦。
小马脸
发表于 2008-7-25 14:43:37
原帖由 石门汉子 于 2008-7-25 10:31 发表 http://www.sf108.com/bbs/images/common/back.gif
原本是转了让网友欣赏的。
但愿不会惹出什么麻烦。 这怎么会有什么麻烦呢!?
收的这4件作品价格较低,我猜想一定是什么人变相拿到的作品,然后正如潘老师所说都流出变卖换了钱了的。至于钱到了什么人手里,潘老师大概真的是一无所知。
要说麻烦,石门兄应当算是重复发帖了:lol http://www.sf108.com/bbs/viewthread.php?tid=174716&extra=page%3D4
石门汉子
发表于 2008-7-25 15:43:55
谢谢小马兄。:handshake
[ 本帖最后由 石门汉子 于 2008-7-26 20:32 编辑 ]
王业
发表于 2008-7-25 16:49:48
刚刚向章草打了一下方向盘
却发现潘老师巨大的影子遮住了半边天空
:L
海岳门生
发表于 2008-7-26 10:41:43
原帖由 石门汉子 于 2008-7-25 15:52 发表 http://www.sf108.com/bbs/images/common/back.gif
潘老应该潇洒一点
总觉得你太矜持了。
足下所谓矜持,如果能说得更到位一点,应该叫沉着。所谓沉着,乃是绿杉野屋、落日气清、脱巾独步的境界。所谓“潇洒”,不过是热血青年几年前景仰的一种品格。当下不再流行“潇洒”了,而是摆“酷”了!举国皆潇洒,不觉得腻味吗?
石门汉子
发表于 2008-7-26 20:35:58
原帖由 海岳门生 于 2008-7-26 10:41 发表 http://www.sf108.com/bbs/images/common/back.gif
足下所谓矜持,如果能说得更到位一点,应该叫沉着。所谓沉着,乃是绿杉野屋、落日气清、脱巾独步的境界。所谓“潇洒”,不过是热血青年几年前景仰的一种品格。当下不再流行“潇洒”了,而是摆“酷”了!举国皆潇洒 ...
昨天喝酒稍多。
胡乱跟了几个帖。
今天一看,惭愧的很。
白水居士
发表于 2008-8-11 20:48:05
潘师墨宝,百看不厌。:okk" />
潘良桢
发表于 2009-2-12 20:05:43
原帖由 石门汉子 于 2008-7-25 10:31 发表 http://www.sf108.com/bbs/images/common/back.gif
原本是转了让网友欣赏的。
但愿不会惹出什么麻烦。
没有什么麻烦。现在书画家们的作品,有各种各样渠道流出的,画商们的门道也五花八门。
网友“小马脸”是和我有过联系却未谋面的半熟人。
潘良桢
发表于 2009-2-12 20:44:00
原帖由 小马脸 于 2008-7-25 08:15 发表 http://www.sf108.com/bbs/images/common/back.gif
这几件都在我手上。第一件对联和那件书法杂志上发表的对联一共3件是潘老师直接给我寄来的;红宣对联来自一家网上画廊;其余署“甲申”年款的4件全部来自一家江西专门经营沪上书画家作品的画廊。当时我看到立刻留下, ...
江西?
这使我想起不久前在电视上的法制节目看到的一个案例,杭州一位画家被盗作品几十件。先有人去电话,自称是深圳某文化公司的,由某某先生介绍而希望来拜访,目的是公司需要收藏这位画家的作品,还要一些作品作为礼品送贵宾。画家信以为真,与相约在家中见面看画。到时来三人,看了好多作品,也谈了价钱,最后说要向老板请示。其实那是“踩点”。以后又几次通电话谈价格,然后过些日子来人。日子就选画家出门,老伴在家的那天。一个女的敲门,老太太去开门应客,还隔着防盗门说话的。纠缠一会儿,听说画家不在,才辞去。老太太关门时听到那女的“嘿嘿”一笑,转身从窗户看见那女的追上外面一高一矮两个男的,矮个儿腋下夹着一卷画。因为他们住在一个画家村中,又是在底层,这样买画的人常见的,也就不介为意。等画家回来,发现自己的作品被盗,恍然大悟,立即报警。其实,窃贼们上次来已经看好画家在临窗的画案上堆着自己画成的作品,而窗户虽然装有防盗栏却甚稀疏。这次那女子在和老太太纠缠拖延时间,那二男子就从窗口拨开窗子探手偷窃。待其得手,女子方罢休,“嘿嘿”一笑而去。可是线索难找啊!所幸这位画家也能上网,在搜索网站输入自己的名字,发现有一家网上画店“某某堂”的网上拍卖书画中有三件正是被盗作品中的。于是共安局介入,查到这家画店正是江西某地的。查案结果,此地很多人从事生产和销售文房四宝,为当地主要产业,画店拍卖的这三件作品就来自当地一个裱画店。追查结果,裱画店老板的儿子正是作案人之一。
现在,借故上门,或电话联系,投其所好要向书画家送笔墨纸砚石章再纠缠索要作品的人,因为伎俩已被识破而少用了,遂进而该换手段,为图利甚至不惜以身试法。以前我也遇见过来送这送那的,有自称是宣纸厂的,口音却不对,纸的尺寸也搞不清,显然是冒牌货。开始被他纠缠不过,只得随便打发了事,后来就一概谢绝了。对此,大家要提高警惕。
[ 本帖最后由 潘良桢 于 2009-2-13 14:00 编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