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里天 发表于 2008-1-21 13:01:05

0000000

万里天 发表于 2008-1-21 13:05:21

111111111

万里天 发表于 2008-1-21 13:08:49

来几张米芾的尺牍

万里天 发表于 2008-1-21 13:10:46

1111111

万里天 发表于 2008-1-21 13:12:53

222222222

[ 本帖最后由 万里天 于 2008-1-21 13:19 编辑 ]

万里天 发表于 2008-1-21 13:15:09

3333333

万里天 发表于 2008-1-21 13:17:09

4444444

潘良桢 发表于 2008-1-22 10:36:56

足下如期而至。已经看过。拙见大致如前。更想强调的一点,是沉着应该比痛快优先考虑落实。喜欢米字的,喜欢学米字的,尤其要注意这一点。我是过来人,深知米字对年轻人更具吸引力,其“爽”劲也更合于年轻人精力过剩活泼好动的特点带来的脾胃偏向。我到而立之年以后,学书稍多,也才逐渐明白当年老先生们逆我所好反对我少年学米的道理。当然,这个道理不必人人都接收的。我觉得,学书人到中年以后,可能对米会另有一番体会。因此,我不一般地劝人不少年学米,但建议年轻筑基时应该学《蜀素》和《苕溪诗》,重点在学习米芾精熟的用笔和取势的方法,而且一定要反反复复,努力去发现并不放过任何细枝末节,一一临仿到位。经过这样一番严格的技巧训练,以后会大为受用的。很自然,有得必有失,与此同时,要摆脱米的影响可能也就难了。

另外,趁此想再说一事。自定下答网友问以三次为限,每次以三月为间隔的约定后,得到大部分网友的理解和配合,我非常感激!那么满三次以后呢?我想还是应该有交流的机会的。怎么办呢?是否每一个“三次”之间的间隔为两年吧。就是在我第三次答问后,过两年再来。可能这样也比较符合学书不大会在短期内发生根本变化的一般情况和规律,好吗?

[ 本帖最后由 潘良桢 于 2008-1-22 10:39 编辑 ]

skjfisher 发表于 2008-1-22 14:22:04

原帖由 潘良桢 于 2008-1-22 10:36 发表 http://www.sf108.com/bbs/images/common/back.gif
足下如期而至。已经看过。拙见大致如前。更想强调的一点,是沉着应该比痛快优先考虑落实。喜欢米字的,喜欢学米字的,尤其要注意这一点。我是过来人,深知米字对年轻人更具吸引力,其“爽”劲也更合于年轻人精力过剩 ... :handshake 潘师苦心,想必网友都会理解的。

刘平原 发表于 2008-1-23 09:30:17

回复 18# 的帖子

理解潘师的一片苦心
页: 1 [2] 3
查看完整版本: 第三次向潘教授请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