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旦临颜真卿《李玄靖碑》,请潘老师指正!
07年基本没写颜字,转向了赵字,元旦刚到即临颜字。记得《李玄靖碑》是我学书时第一个本子,至今写来尤感亲切。
-----请潘老师指正。(我写了颜一般都来问您,呵呵) 。。。。。。 继续。。。。。。。。。。。 ................... 有点柳公权的味道。 在下个人意见冒昧说一句:临帖换的勤了不妥,临的杂了不好。
还是多听一听潘老师的吧!!! 有点抄书.象柳体.颜的精妙用笔未到!:handshake :handshake 看过。
上面几位网友的说法,都不无道理。此为鲁公近古稀时所书,而颜老年以后所书碑,清人已发现多启柳公权之端,翁方纲在一本此碑拓本后的跋诗中就有句云:“何止筋骨开诚悬”。此时所书碑的结字,虽然在平正中时而出以局部或某些笔画的侧势,但主调还是平正依旧,只是以求“奇正之变”。这是要注意的。另外,多数出锋还是再含蓄些好。
颜与赵,笔法结法都有区别,足下放下颜埋首赵一年,不知有什么体会?
[ 本帖最后由 潘良桢 于 2008-1-5 13:04 编辑 ] 谢谢潘老师!
首先,您引用的那句是否打字失误?
----“何止筋骨开悬诚”还是“何止筋骨开诚悬”?这诗我没读过.......:hug:
江湖的蒙中老师说过,要以颜楷转行书有一定难度的,很痛苦的!
我是深有感受,特别是转圣教,简直是自毁信心!
我决定学赵的原因之一是王义军老师的建议,还有自己也觉得老是写颜也太无趣,
"何必拉浪一棵树浪吊煞",不如采取且战且退的战术!
况且赵流传下来墨迹较多,取法赵是个不错的选择。
至于有什么体会.....正像潘老师说的"都有区别".......
其实赵也是有学过颜的,有一个帖可以证明!只是他没有像董那样把颜的很多东西运用起来,
他只是抽空采访了一下颜,他还是王一路的,记得潘老师好象说过,王和颜完全是两个派别的,
所以学了颜又学赵很多习惯要改,很多东西要变,有些痛苦,但却是痛并快乐着...:lol
反正是如果今天写了赵就不敢写颜,写了颜就不敢写赵....不然他们非打架不可,呵呵!:Q
[ 本帖最后由 一堂和气 于 2008-1-5 13:15 编辑 ] 年底写的临赵手札.................
页: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