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189154wzz 发表于 2006-12-29 20:15:47

潘老师您好,我是大一的学生,希望您能批评.

潘老师,您好,祝您元旦快乐,我是山东的一名大一的学书法的学生,希望您能批评,给我找出毛病,谢谢您.

4189154wzz 发表于 2006-12-29 20:16:17

111111

4189154wzz 发表于 2006-12-29 20:17:10

111111

4189154wzz 发表于 2006-12-29 20:17:44

111111

潘良桢 发表于 2006-12-29 20:51:32

欢迎光临!

看过。我不清楚你们书法专业的课程设置情况,但有一点,就是要在四年时间内要求面面俱到,实在是勉为其难而又十分无奈的事。我的意见,课程既然这样设置,只能应付,而自己却要立定脚跟,扎扎实实筑基。如果你选择了《郑文公碑》,应该在四年时间内不管在应付什么,对它一直不放手。所见临作,笔下还欠圆厚。如果选定的是褚,也是这样。至于学了什么或看到什么来学着试验写写(或谓“创作”),尝尝况味,那是怎么都可以的。一己私见,聊供参考。

4189154wzz 发表于 2006-12-29 22:12:07

谢谢潘老师,我对<郑文公碑>很感兴趣,但是我对它还是有疑问,我看过清人李瑞清临的,他的金石味太浓,请问潘老师您对金石器有什么看法?您觉得行草书学王铎的怎样?

潘良桢 发表于 2006-12-30 11:11:37

原帖由 4189154wzz 于 2006-12-29 22:12 发表
谢谢潘老师,我对<郑文公碑>很感兴趣,但是我对它还是有疑问,我看过清人李瑞清临的,他的金石味太浓,请问潘老师您对金石器有什么看法?您觉得行草书学王铎的怎样?
临习汉魏碑,清以来人所为,其高明者可资参考,但参考也就是参考参考而已,主要还是在原碑上用功,不要完全被“参考”到他那条路上去了。就如读书还得读原著,不能把“导读”之类作为主要读本的。不然就本末倒置,错过了上好范本。清道人书法的大部分作品习气颇重,大概已是书界共识了。

行草书学学王铎未尝不可,但不必过于专一于此。一是王铎晚近,传世作品多,水平也高下差距很大,要有所选择,而且知其然更要知其所以然,所谓取法乎上,王铎的主要来源是王、米、颜柳,有了学习那些大家法书的经历,再来临写王铎就不一样了;二是现在学写王铎的人很多很多,何必一窝蜂赶热闹呢?

4189154wzz 发表于 2006-12-30 11:18:41

谢谢潘老师,学生谨记在心.我以后把精力用在汉碑上,行吗?  我看当今书法界的形势是学明清的人越来越多了,这也是一种趋势吧.我个人觉得打好魏碑基础对以后行草书创作用好处,您认为呢?

墨鱼 发表于 2007-1-18 02:01:38

字难看,文难读,阁下功夫难见啊.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潘老师您好,我是大一的学生,希望您能批评.